腰痛
发布日期: 2019-05-17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患者姓名:连某         性别:       出生日期: 55岁

就诊日期: 2018年5月2日   初诊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长夏

主诉:反复腰痛 10个月。

现病史:患者 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,呈持续性,胸腰段疼痛明显,无发热,多汗、关节疼痛,无头晕、头痛、偏侧肢体麻木、乏力,无行走不稳等不适,曾就诊于龙岩市第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“布鲁氏杆菌病”,予“多西环素、利福平”治疗2个月后,症状无缓解,自行由吉林寄送“妥布霉素、利福霉素”联合中药继续治疗1个月,效果佳(具体欠详)。今患者自觉腰痛加剧,身重易疲倦,行走受限,无法久站,无发热,为求系统诊治转诊我院,门诊拟“布鲁氏杆菌病”入我科,自患病来,精神尚可,纳一般,口淡,寐欠安,夜间心慌,二便调,体重无明显减轻。

既往史:素健。否认 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”等全身重大疾病史,“肝炎、肺结核”等传染性疾病史,预防接种史(具体不详),否认手术、外伤、输血否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个人史:曾从事贩卖羊肉、牛肉等工作多年。近年所屠牛羊均贩自北方地区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精神可,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皮疹,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, 腹软,无压痛 、反跳痛, 腰肌无紧张, 胸腰骶段压痛明显,弯腰受限,四肢无水肿。舌红苔白腻,脉沉滑。

辅助检查: CT示:腰2/3/4椎体炎症性病变,请结合临床,建议增强扫描;腰3/4,腰4/5椎间盘轻度膨出;腰椎骨质增生,椎间盘变性。MRI示: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多发脱髓鞘灶;C5-6椎间盘向后突出,C4-5、C6-7椎间盘膨出;颈椎骨质增生;右侧中耳炎乳突炎症。

中医诊断:腰痛病。

证候诊断:湿热蕴结。

西医诊断: 1.布鲁氏杆菌病2.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脑炎3.高血压病可能。

    法:清热祛湿。

    方:银翘散合三仁汤加减:

金银花 15g,连翘12g,淡竹叶3g,苦杏仁15g,薄荷12g,白豆蔻3g,薏苡仁15g,姜厚朴10g,通草3g,甘草3g,川芎15g,白芷15g,钩藤15g ×5剂(日一剂,水煎2次,分2次温服)。

此后患者又自行在外接受民间医生草药治疗症状再次加重,不能坐立。又再次前来就诊。第二次入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。  

2018年5月23日:表证已去,正气不足:黄芪30g,北柴胡15g,炒白术15g,党参15g,陈皮15g,升麻15,甘草3g,当归12,皂角刺15,杜仲15,桑寄生15,续断15g,赤芍15g×7剂,煎服法同前。

2018年5月31日出院情况:稍感腰背蚁行感、疼痛,余无诉不适。查体:神志清楚,精神可,颈软无抵抗,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,胸腰骶段轻压痛,弯腰受限,四肢无水肿,病理征未引出。出院予甲钴胺、维生素B1、盐酸左氧氟沙星、利福平胶囊、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西药口服继续巩固治疗。中药守上方。

2018年6月19日复诊:出院后仍腰痛,不能久站,仍有蚁走感,伴头晕,半夜心慌,二便调。查体:胸腰骶段轻压痛,弯腰受限,四肢无水肿。舌红苔白浊,脉沉细数。方选桂红汤加味,处方如下:

桂枝 15g,白芍15g,桃仁15g,红花3g,当归15g,川芎15g,熟地20g,杜仲15g,桑寄生15g,续断15g,甘草3g,×7剂。

2018年7月3日复诊:药后头晕未明显缓解,腰痛缓解,能扶走,但弯腰仍受限,无法久站,纳一般,寐欠安,二便调。查体:胸腰骶段压痛明显,弯腰受限,四肢无水肿。舌红苔白腻,脉沉弦。考虑肝肾不足,湿热未祛,治法上以补益肝肾,健脾祛湿,佐以活血化瘀,方选如下:黄芪25g,桂枝15g,桃仁15g,红花3g,当归12g,白芍25g,甘草3g,木瓜15g,杜仲15g,益智仁15g,芡实15g,续断15g,桑寄生15g,川牛膝15g,×7剂。继续西药利福平4# bid,左氧氟沙星胶囊2# bid,甲钴安2# tid,谷维素 2#tid×7天。

2018年7月10日复诊:腰痛稍缓,能扶走,弯腰受限,无法久站,突然站立可致头晕,夜间潮热心慌,寐欠安,纳一般,二便调。查体:胸腰骶段压痛明显,弯腰受限,四肢无水肿。舌红苔白,脉沉弦。考虑为肝肾不足,阴虚火旺,予滋阴降火,补益肝肾,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味,处方如下:知母15g,黄柏15g,山茱萸15g,山药25g,牡丹皮15g,泽泻15g,生地15g,茯苓25g,杜仲15g,狗脊25g×14剂,煎服法同前。

2018年7月24日复诊:今日腰痛缓解明显,3天前汗出吹空调后出现咳嗽、痰多,痰色黄,流涕,鼻塞,自觉身重疲倦,纳一般,二便调。查体:胸腰骶段轻压痛,舌红苔白腻,脉沉滑。辨证当属湿热困脾,方选温胆汤加减,处方如下:枳壳15g,竹茹15g,茯苓20g,半夏15g,淡竹叶6g,藿香15g,佩兰15g,续断15g,桑寄生15g, ×7剂。

2018年7月31日复诊:能干普通家务,弯腰欠佳,无头晕,站立半个小时后仍觉腿软腰痛,夜间心慌,纳一般,二便调。查体:胸腰骶段无明显压痛,舌红苔白浊,脉沉细滑。辨证当属肝肾两虚,心神失养,应补益肝肾,养心安神,选方如下:桂枝15g,白芍25g,甘草3g,龙骨25g,牡蛎25g,木瓜15g,杜仲15g,续断15g,桑寄生15g,怀牛膝20g×7剂。

2018年8月7日复诊:无明显腰痛,可干普通家务,夜间心慌潮热较前缓解,纳可,二便调。舌红苔白,脉沉细弦。继续补益肝肾,养心安神。选方如下:桂枝15g,白芍25g,甘草3g,龙骨25g,牡蛎25g,杜仲15g,狗脊25g×7剂。

守方 2月,患者偶有腰痛、蚁走感,但可站立、行走,可干家务,无头晕,夜间偶感心慌。嘱注意休息。

治疗效果:临床治愈。

心得体会

布鲁氏菌病简称 “布病”,是一种以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。以患病的牛、羊等及它们的排泄物为主要传染源,可经皮肤黏膜、呼吸道、消化道等途径传播,潜伏期7-60天,平均2周,有的达1年之久。为多系统病变,以网状内皮系统、免疫、运动、神经、生殖系统等受累常见。若未经规范治疗至耐药,及布氏杆菌性脊柱炎、脑炎致残率极高。南方少见,北方多见。古代医学没有布鲁氏菌病病名的明确记载,根据其临床症状,把其归属于中医“腰痛病”范畴。《素问 脉要精微论》: “腰者,肾之府也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。”肝肾不足、腰府失养是腰痛病发病的内在基础,外邪、外伤、劳累是本病发病的诱因。为正虚邪实,本虚标实。孙师认为本例为中老年女性患者,素体肥胖,嗜食肥甘厚腻之品,易湿热内生。年纪渐长,肝肾不足,加之不慎感受虫毒疫邪而发病。失治误治,病程迁延。本有湿热,感受疫邪,内外合邪,外则乘于筋骨,内则窜扰经络,则致机体疼痛,发为湿热腰痛;病程日久,湿热困脾,脾气不升,无以运化水湿,致湿热甚;迁延肝肾,致肝肾不足,腰府无以濡养,加重腰痛症状,致腰痛反复不愈,互为因果。故初诊时急治其标,以清热祛湿为法,方选银翘散合三仁汤加减,方中金银花、连翘、淡竹叶、薄荷疏风清热解表,苦杏仁、白豆蔻、薏苡仁宣上、畅中、渗下,使湿邪从上、中、下三焦而走,姜厚朴、通草加强行气化湿之效;佐以钩藤、白芷为加强清热行气,川芎行气活血,为方中气药,使全方行而不滞。二诊时湿热已去大半,但病程日久,肝脾肾三脏均受累,是以全方以补益为主;随后就诊中患者反复出现夜间潮热、心慌之症,为“女子 ?????? 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葵竭, ????? ”,肾阴不足,阴不敛阳,热生于内则潮热汗出,肾水不能滋养肝木,水不涵木,则头晕;肾水不 能上济心火,则寐欠安,故仍以补益肝肾为治疗大法,佐以强筋壮骨以濡养腰府。最后以桂甘龙牡汤调理营卫,敛阴潜阳。本病例迁延日久,病家治疗不规范,至发展为布氏菌性脊柱炎、脑炎,若无中西医结合治疗,预后极差。孙师推理论治,治病求本,收效甚佳,免去病人残疾之苦。半年后随访,杀羊宰牛均可胜任。
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