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黄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 63岁
就诊日期: 2018年1月 8日 初诊 发病节气:冬至
主诉:间断腹大胀满 1 年,再发并加重半月。
现病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。现症见腹大坚满,拒按,烦热口苦,渴不欲饮,小便赤涩,大便干结,两日 1 次,日尿量1000ml,。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体格检查:神志清,腹大如蛙,可见腹壁静脉曲张,移动性浊音阳性。四肢未见水肿。舌质红,舌下脉络显露,苔黄腻,脉弦数。
辅助检查: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: HBsAg、HBeAb、HBcAb阳性;HBVDNA1.7×10 6 IU/ml;肝功能:TBil57 mol/L、Alb29g/L、ALT 67U/L、ChE 2.7ku/L;彩超:肝硬化、脾大、腹水,腹水深107mm。
中医诊断:鼓胀
证候诊断:湿热蕴结
西医诊断: 1.乙肝肝硬化(失代偿期)伴腹水2.活动性慢性肝炎。
治 法:清热利湿、攻下逐水
处 方:茵陈、白术、大腹皮、白茅根、牡蛎、赤芍各 30g,栀子、茯苓、白芨各 15g,大黄、泽泻、鸡内金各 12g,枳实、厚朴、炮山甲各 10g,×5剂,水煎服,1 剂/d,早晚两次分服。
复 诊:患者大便日 1-2次,为成形便,小便量日约1000-1200ml,体重日增 1kg,胸闷喘促,平卧困难,舌苔白腻,查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。在原方上加桔梗 10g、橘皮 15g、半夏 9g,去赤芍,改为泽兰 15g,5剂水煎服、1 剂/d。
三 诊:尿量逐渐增加,现尿量日 2500-3000ml,体重逐渐下降,腰围减少,继续守方巩固。三周后胸水消失,彩超示腹水深 20mm。
心得体会:
患者摄生不慎,外感湿热疫毒之邪(乙肝病毒),内蕴于中焦肝胆,肝郁脾虚、日久及肾,肝脾肾功能失调,三焦通调水道功能失常,导致气血水停聚于腹,发为鼓胀。该患者腹大坚满,拒按,烦热口苦,小便赤涩,大便干结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,一派湿热蕴结之象,同时有胁下积块固定不移、渴不欲饮、舌下脉络显露等血瘀证,治疗以清热利湿、通腑逐水为主,兼以活血化瘀。但效果不明显。孙师查房后认为,首诊方清热利湿逐水,主要为渗下法,佐有白术、大腹皮等畅中之品,但力度不够。攻下逐水后,患者舌质白腻,说明热像已减,但胸闷气喘,乃水气凌肺之征。治疗当选用桔梗、橘皮开宣肺气,加半夏增强辛开苦降畅中之力,使水邪分消而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