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赖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
就诊日期: 2018.11.20 初诊、复诊 发病节气:
主诉:胃胀 1周。
现病史:患者 1周前出现胃胀,进食后加重,时恶心,无呕吐,自行服用吗丁啉、胃肠安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。现仍有胃胀恶心,偶有口苦、反酸,否认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胸闷、憋气等不适,纳少,寐安,小便可,大便干。舌暗苔白,脉沉。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;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体格检查:神志清,面略黄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 -),腹平软,移动浊音阴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舌暗苔白,脉沉。
辅助检查:( 2018.11)肝功正常,腹部彩超:肝实质回声密集,余未见异常;胃镜: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。
中医诊断:痞证
证候诊断:肝胃不和
西医诊断: 1.慢性胃炎2.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
治 法:调肝和胃
处 方:半夏泻心汤加减
半夏 15g,黄连3g, 黄芩9g,干姜6g, 甘草6g, 丹参15g, 砂仁6g(后入), 山楂12g, 栀子6g,柴胡12g, 夏枯草15g×7剂。同时继续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。
二诊:患者诉腹胀、恶心、反酸等症状明显好转,纳食有所增加。舌暗苔白,脉沉。原方继续服用 7剂,诸症皆平。
心得体会:
《伤寒论 ·太阳病篇》云:“伤寒五六日,呕而发热,柴胡汤证具,而以它药下之,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不中与之,宜半夏泻心汤。”该患者腹胀满而不痛,为痞满,且伴恶心、口苦、反酸、舌暗苔白、脉沉,为肝胃不和之证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云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脾胃失调,则运化失常、升降失司。《血证论·脏腑病机论》云:“肝属木,木气冲和发达,不致遏郁,则血脉得畅。”肝气失调,则气机阻滞,血脉不畅,故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、和胃消痞,又用栀子、柴胡、夏枯草等以平肝阳、清肝热,肝脾同调,则气血通畅、阴阳调和、升降得宜,则痞满消,肝木冲和,则不侮脾。现代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调节胃肠动力、抑制HP活性、保护胃黏膜等多种药理作用,对多种脾胃原因引起的痞满均有治疗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