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周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
就诊日期: 2018.8.20 初诊、复诊 发病节气:
主诉:大便次数增多 1年。
现病史:患者 1年前饮食不慎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,日2-3行,质稀软,时大便夹血,外裹粘液,常服西药未效,1个月前做电子结肠镜检查,见肠壁充血水肿,诊断为慢性结肠炎。近来大便每日一至三次,左腹疼痛。粪检: 白细胞0~2,红细胞10~15。长期来神疲乏力,多梦,纳呆。舌质带紫,苔腻,脉细。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;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体格检查:神志清,面略暗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 -),腹平软,移动浊音阴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舌质带紫,苔腻,脉细。
辅助检查:( 2018.7) 肝功正常,彩超: 肝实质回声密集,余未见异常。血常规正常;粪检: 白细胞 0~2,红细胞10~15。
中医诊断:腹泻
证候诊断:脾虚湿困
西医诊断: 1.慢性结肠炎2.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
治 法:调气健脾,清肠化湿
处 方:健脾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
党参 15g,炒白术15g,炙甘草3g,茯苓15g,炒防风9g,白芍12g,陈皮12g,木香9g(后入),焦楂曲各12g,秦皮9g ×7剂。同时继续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。
二诊:左下腹疼痛,大便日二次,质软,黏液减少。舌质带紫,根有碎纹,苔厚腻。近兼夜寐不安。 守前方加合欢皮 9g ×7剂。
三诊:左下腹仍觉隐痛,大便日二次,夹黏液,质软成形。 原方木香改为 12g ×7剂。
四诊:治疗以来,食欲渐增,睡眠进步,体力也逐渐恢复。以往时有病假,近一月来已能坚持全天工作。左下腹偶有轻微疼痛,大便每日二次,基本成形,尚带少量黏液。最近粪检: 红细胞 2~4。 再守前方续服7剂。
心得体会:
患者腹泻年余,神疲,乏力,脉细,辨证以脾气虚弱为主。由于脾不健运,湿从内生,流注肠中,郁而化热,以致大便夹血,外裹黏液,此为虚中夹实之象。平时腹痛隐隐,便前少腹攻撑作痛,系肝失疏泄,横逆乘脾之故。服药甚多,久治未效。用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益气健脾;白芍、陈皮、防风抑肝扶脾;辅以秦皮清肠化湿,木香行气止痛,焦山楂、神曲消食和胃。使脾能健运,肝气渐和,肠中湿热得从下行,因而腹痛泄泻渐止,体力逐步恢复。本例便泻日久,热象不著,故未用黄芩、黄连、黄柏等苦寒清热药;并以脾虚为主,略呈寒象,故亦未用辛温大热之品。鉴于舌质带紫,根有碎纹,神疲脉细,既属阳气已亏,血行不畅,又有久泻耗伤营液之象,故用药偏重甘平微温,略佐苦燥,不能急于求功。辨证既明,常须守法守方,多服才能见效。
腹泻病情有轻重之分,轻而浅者,多由感邪、饮食所伤,病在肠胃,治之较易;深而重者,肠胃已伤,兼之脾阳不运,肾关不固,病及脾肾,阴阳俱虚,治之较难。《景岳全书》指出: “泄泻之本,无不由于脾胃。”又谓:“肾为胃关,开窍于二阴,所以二便之开闭,皆肾脏之所主。”孙老认为,张氏之言,是慢性腹泻的治疗经验,确有指导实践意义。不但要顾到脾肾之本,还要注意虚中挟实,必须标本兼顾。如果汤药不能取效时,又当考虑丸药缓调,复方图治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