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 背痛
发布日期: 2019-03-12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患者姓名:陈某         性别:      出生日期: 49岁

就诊日期: 2018年8月5日   初诊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 背痛、失眠 1 年余

现病史: 患者于 1年前 因月经突然停止而惶惶不安,精神压力徒增,背痛,失眠,各种理化检查均无异常,中西药治疗半年,未见明显效果。现失眠加重,头部及后背胀痛;肩臂麻木,手肿胀、僵硬、屈伸不利,左侧甚;足面浮肿,夜间尤甚,前胸无明显不适。饮食尚可,二便正常。舌暗苔薄白,脉沉涩。
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服 “恩替卡韦”日1片治疗中。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疸及皮疹。未见蜘蛛痣。 舌暗苔薄白,脉沉涩

辅助检查:肝功能:正常; HBV-DNA:< 5.0×102;彩超示:肝实质密集回声。

中医诊断:不寐病

证候诊断: 血府血瘀,心脉失养

西医诊断: 1.睡眠障碍2.慢性乙型肝炎。

    法:活血化瘀,养心安神

    方: 血府逐瘀汤加减

生黄芪 30g   10g   30g   10g    红花 10g   10g   10g   10g   川芎 10g   川牛膝 20g   枸杞 10g   首乌藤 30g    炒枣仁 30g   15g   珍珠母 30g 生龙齿30g

×7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二诊: 药后症状明显减轻,睡眠安稳,手臂麻木肿胀基本消除,背已不痛,头已不胀,二便调。舌暗苔白,脉沉弦细。

守上方加 合欢花 10g    ×7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三诊:又以此方加减,服至月余,上症基本痊愈。

心得体会:

失眠中医称为 “不寐”,其核心病位在心、在脑,基本病机为藏于二者的神失于濡养或者遭到扰乱而致使心神不宁。不寐之为病涉及的脏腑包括心、脾、肝、肾、胆、胃和脑,其病性又可分为虚实。虚证多属阴血不足,心脑失其所养,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,面色无华,神疲懒言,心悸健忘,目涩耳鸣,多因脾失化源,肝失藏血,肾失藏精,心神失养,脑海空虚所致;实证为火盛扰神,或瘀血阻滞,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,口苦咽干,便秘溲赤,胸闷且痛,多因心火亢盛,肝郁花火,痰火扰心,瘀血阻络所致。

此病案中,患者 “失眠, 头部及后背胀痛;肩臂麻木,手肿胀、僵硬、屈伸不利,左侧甚;足面浮肿,夜间尤甚 ”,结合脉象考虑有瘀血阻络,心脉失养之征,予 血府逐瘀汤 治疗瘀血内阻,气机郁滞,心脉失养所致胸背疼痛,失眠等症。头部,肩臂为肝经循行之处,瘀血内阻,气机郁滞,故 头部胀痛;肩臂麻木 等;瘀血阻滞,清阳不升,则为头痛失眠;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、牛膝而成,方中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;牛膝祛瘀血,通血脉,引瘀血下行。柴胡疏肝解郁,升达清阳;桔梗开宣肺气,载药上行,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,开胸行气,使气行则血行;生地凉血清热,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,使祛瘀而不伤阴血;甘草调和诸药。在方中加入 首乌藤 炒枣仁 珍珠母 生龙齿 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,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,又解气分郁结,活血而不耗血,祛瘀又能生新。合而用之,使瘀去气行,心脉得养则诸症可愈。
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