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水
发布日期: 2019-02-25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患者姓名:赖某        性别:          出生日期: 53岁

就诊日期: 2018年2月 18日 初诊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 

主诉:腹胀便溏 8个月。

现病史: 8月前因腹胀腹泻于当地医院求治,确诊为肝硬化腹水,经中西医治疗,病情尚平稳。5月前经某三甲医院检查诊为肝癌,3月入院治疗并行微创射频术。出院时甲胎蛋白增高(94μg/L),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、γ-谷氨酰转肽酶较正常值偏高;B超检查示:肝硬化、 肝囊肿、胰腺囊肿、脾肿大,腹腔中等量腹水。刻下症见:腹胀肠鸣,下肢肿;大便溏,日行 4次,时便下难禁感;夜尿频多,口干渴饮,腰痛;眼干涩,视物模糊;舌淡暗红、苔薄,脉弦硬。

既往史:有糖尿病、 高血压病、脑梗死病史;目前每日用 16IU胰岛素,血糖控制良好。测血压140/90mmHg;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腹大如蛙,可见腹壁静脉曲张,移动性浊音阳性。小腿及脚踝凹陷性浮肿。舌淡暗红、苔薄,脉弦硬。

辅助检查:( 2.10)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:HBsAg、HBeAb、HBcAb阳性;HBVDNA1.7×10 6 IU/ml;肝功能:TBil57 mol/L、Alb29g/L、ALT 67U/L、ChE 2.7ku/L;彩超:肝硬化、 肝囊肿、胰腺囊肿、脾肿大,腹腔中等量腹水。

中医诊断:鼓胀

证候诊断:阳虚水停

西医诊断: 1. 肝癌射频术后2.乙肝肝硬化(失代偿期)伴腹水3.活动性慢性肝炎。

    法:温阳利水

    方:五苓散加味

白术 30g,茯苓30g,猪苓20g,泽泻15g,肉桂6g,怀牛膝15g。×5剂,水煎服,1 剂/d,早晚两次分服。

二诊:腹胀与渴饮渐减,肠鸣、腹泻基本消失;仍眼睛干涩不适、眨眼频繁,脚踝轻度浮肿;舌暗淡红、苔腻。测血压 140/80mmHg。肝功能指标检测示γ-谷氨酰转肽酶增 高,其余指标均在正常范围。断续服用上方30剂,处方:白术70g,茯苓70g,猪苓70g,泽泻90g,肉桂50g,姜半夏70g,厚朴70g,紫苏梗70g。诸药研末,制成散剂,每服10g,每日2次,温水冲服。

三诊:服上方后诸症平复,病情稳定; B超检查结果提示少量腹水。舌暗淡、苔薄,脉弦硬。处方:白术30g,茯苓30g,猪苓30g,肉桂10g,泽泻30g,怀牛膝30g。诸药研末,制成散剂,每服5g,每日2次,温水冲服。

心得体会:

本案主治方为五苓散加牛膝,合用半夏厚朴汤。服药后患者腹胀腹泻、脚肿、眼干乏力等症均明显好转,病情稳定。 本案患者所表现的肠鸣泄泻、夜尿频多、口干渴饮、眼睛干涩、腿脚浮肿、腹水等均为典型的五苓散证。二诊时用五苓散合半夏厚朴汤,即八味通阳散,意在缓解窍道如眼睛的干涩不适及腹胀感。

本案治疗多用怀牛膝。中药学认为,该药有补益肝肾、强健腰膝以及活血利水、引血下行之效。孙老师根据《千金要方》记载,并结合临床实践,常用此药以改善肾脏、腰部、盆腔及下肢的血液供应,并认为有保肾利尿之效。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、代谢及排泄异常的有效方剂。本方证多表现为口渴、 小便不利,又称 “蓄水”证。“蓄水”时,水液并非仅停留于下焦,而可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。如蓄于下,则见小便不利;蓄于中,则见“心下痞”和水入则吐的“水 逆”;蓄于上,则见“吐涎沫而癫眩”;蓄于表,则有汗出;蓄于肠,则为下利;蓄于肌肤,则为水肿。在现代医学疾病范畴中,如青光眼的眼压增高,梅尼埃病的内耳迷路积水以及脑积水、肝腹水、胸水、心包积液等多种疾病,一旦出现口渴、小便不利、舌体胖大,边见齿痕者, 均可考虑使用本方。 老师常将五苓散用于肾性水肿、肝腹水、柯兴氏综合征的水钠潴留性肥胖,以及伴有肠鸣口渴、小便不利的腹泻, 其他诸如多汗症、青光眼、假性近视、脑垂体瘤等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,亦常有使用。应用本方时,常嘱患者温服药物、避风寒、忌食生冷。服药后,其人多小便畅、大便转干、浮肿消退、口生津液,且全身轻松感,提示体内水液代谢及分布已恢复正常。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、肠癌等病症常会出现水样便、腹胀、舌胖而边见齿痕的五苓散证,此时可合用当归芍药散。患者虽有腹中有块、 面黑舌紫、舌下静脉淤曲等,亦不可化瘀破血。因攻伐必伤正,此类患者多正气亏虚,故临证时要从患者的体质状态考虑,以带病延年、提高生存质量作为治疗目标。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