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胀
发布日期: 2019-02-22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主诉:反复小腹胀满 3年,加重1个月。

现病史:患者 2008年外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,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,有不定期体检未见异常,3年前因小腹胀满就诊当地医院,查B超示:肝硬化,少量腹水。予利尿治疗效果好。1年前改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,近1月来尿量减少,双下肢水肿,腹胀纳少,大便秘结,口干咽燥,劳累后腰酸。
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 -),腹膨隆,移动浊音阳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双下肢轻度水肿。舌质红少苔,脉细。

辅助检查:( 2018.3) ALT 12U/L,AST 22U/L,STB 15.0umol/L,UCB 9.3umol/L。B超:肝硬化,脾轻度肿大,腹腔积液。

中医诊断:鼓胀

证候诊断:肝肾阴虚

西医诊断: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

    法:滋水培土,养阴通阳

    方:自拟滋水培土方

   生地 25g 山药15g 山茱萸15g 枸杞25g 麦冬20g 鸡内金25g 青皮、陈皮各10g,砂仁10g 木香20g 茯苓15g 黄连6g 补骨脂10g 肉豆蔻10g ×7剂。同时继续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。

二诊:服上方后诸症好转,小便仍不畅,舌红苔薄,脉细滑。予上方加车前子 15g,车前草15g。14剂,

三诊:小便通畅, 1周前已自停利尿剂。(5月1日)B超:未见腹腔积液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 此例患者虽有腹水之实,但证见脉细,舌红少苔 ,口渴咽干乃脏阴亏损之象,而大便秘结,纳少腹胀为脾胃运化失司,浊气在上之征。治疗当以病因传变推求,清上实下为主,利水消肿退而次之。肝之病,肾虚不能涵木,以温柔濡润通补为宜,方中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、麦冬是也;中土受戕,脾胃虚不能培木,山药,鸡内金,茯苓,砂仁,木香,肉豆蔻理气健脾;肾阴亦寓于肾阳,阳旺则阴充,肾阳亏乏则气化无力,补骨脂苦辛温亦可补肾助阳,滋源复机,佐陈皮、青皮以分消补益,黄连清阴火,滋补中有清泻、寒燥不偏。

肝硬化腹水多属虚实夹杂、本虚标实之证,治疗上一味的滋补,或者攻邪,都有失偏颇。因为从疾病发展趋势而言,此病日久多伤肾阴,阴损及阳致肾气虚,命门火衰,肾阳蒸化功能失常,水道不通又加重腹水。第一方寓攻于补,患者久病肾气已虚,《素问 ·水热穴论篇》说:“肾者,胃之关也,关门不利,故聚水而从其类也…”,张景岳认为“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,水不归经,则逆而上泛…”,故以滋肾为首要,使下焦正气化,关门利。再兼健脾理气是正气自复。第二方补后驱水,以味甘性寒之车前子、车前草利小便除腹水又能强阴益精,利水而不伤正。

   肝硬化腹水,常可见气虚、血瘀、水聚、热毒、气滞等错综复杂的病机,如单治一头,势单力孤,往往顾此失彼。而数法并用,能兼顾全局,多向性的分层扭转,始可使患者转危为安。
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