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胀
发布日期: 2019-02-22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患者姓名:;李某       性别:           出生日期:

就诊日期: 2018.4.20     初诊、复诊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 

 

主诉:脘腹胀满 3个月,加重2日。

现病史:患者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, 3月前逐渐出现脘腹胀满,2日前无明显诱因加重,大便不畅,3日一行,量少,小便正常,右胁胀痛,寐欠佳。查B超示:肝硬化,中量腹水;肝功: ALT 115U/L,AST 122U/L,STB 15.0umol/L,UCB 9.3umol/L。
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 -),腹膨隆,移动浊音阳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双下肢轻度水肿。舌淡苔薄白腻,脉弦。

辅助检查:( 2018.4)B超示:肝硬化,少量腹水;肝功: ALT 115U/L,AST 122U/L,STB 15.0umol/L,UCB 9.3umol/L。

中医诊断:鼓胀

证候诊断:肝脾不和

西医诊断: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

    法:疏肝理气,利水消肿

    方:柴胡疏肝散加减

   柴胡 9g 赤芍9g 厚朴9g 香附9g 冬瓜皮30g 郁金10g 白茅根30g大腹皮9g 泽泻9g 槟榔12g 生大黄12g  合欢皮10×7剂。同时继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。

二诊( 4.30):服上方后诸症好转,脘腹胀满减轻,大便通畅,尿量较前增加。查体:腹软,移动浊音可疑阳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双下肢水肿消退。舌红苔薄白腻,脉弦。B超示:肝硬化,少量腹水。改以益气养阴为主,兼以利水消肿。

麦芽 24g 白术12g 黄芪15g 当归12g 郁金12g 白芍12g 北沙参30g 白茅根30g 茯苓9g 猪苓9g 泽泻9g×14剂。

三诊:复查 B超示:未见腹水。诸症缓解,感口干。

4.30方去泽泻,加麦冬12g×7剂。未见腹水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 肝硬化腹水之初为肝脾之气不调,气机阻滞,然久病入络,由气及血,血脉凝涩,肝脾升降及运化失其所道,水津不得流行四布,经脉贯通不力,终致津液的循行输布失常,形成腹水,日胜一日,遂成顽疾。

王国申宗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 “胀满之为病,即使正虚,终属邪实”所言,以祛邪为第一要务,并协调方中各药物的组成,此案的成功在于峻下逐水药、理气药与利水消肿药的配用得当。逐水之品分三期,初期形体壮实,腹水大量者用甘遂,尖槟榔,莱菔子,牵牛子,生大黄等;中期腹水大量偏虚者用禹功散,分早晚二次,每次4.5克。若腹水量相对较少,而体质壮实者,用生大黄,甘遂等,偏虚者用郁李仁、或番泻叶代查。理气药能健脾畅中,化湿行水,且可加强逐水破瘀行血之功效。常用的理气药有佛手,川楝子,香附,郁金,柴胡,陈皮等。在加用利水药,能有效的消除腹水,利水药常用的有车前子,车前草,冬瓜皮,陈葫芦,玉米须,大腹皮等。本案中患者腹胀已三个月,邪气渐实正气偏虚,故予泽泻下气利水,配合槟榔,先利五脏壅滞,破坚理气,下水肿。柴胡、香附疏肝理气,行气止痛,配合欢皮解郁安眠,厚朴配合生大黄导滞通便,通利下焦,冬瓜皮,大腹皮利小便,白茅根,入肺,为大肠甘寒清利,而不伤阴,诸药共奏,疏肝理气,利水消肿之功效。

徐灵胎在《医学源流论》说: “虚邪之体,功不可过。本和平之药,而以峻药补之……实邪之伤,攻不可缓,用峻厉之药,而以常药和之。”在腹水有所消退后,应固本治疗,巩固疗效,常用的补气养血,滋阴温阳药有生晒参,党参,白术,黄芪,当归,白芍,生地,熟地,黄精,何首乌,石斛,麦冬,枸杞子,北沙参以及附子,桂枝,补骨脂等,同时调理脾胃,使胃气通和,不使滞塞,为元气恢复创造条件。常用的有鸡内金,山楂,谷芽,麦芽等。
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