胁痛,脂肪肝
发布日期: 2019-02-22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患者姓名:温某       性别:          出生日期: 1962年7月

就诊日期: 2018.4.10       初诊、复诊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 

 

主诉:右胁胀痛 3年。

现病史: 3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右胁胀痛,时有胃脘胀痛,口干,自觉乏力神疲,食欲欠佳。自诉平日常打麻将,多坐而少锻炼,形体肥胖。辅助检查:B超示脂肪肝。肝功能示:ALT 105U/L,AST98U/L,Y-GT142U/L,TC5.3mmol/L,TG4.51mmol/L。HBsAg(+)。
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,肝脾未触及,腹软无压痛、反跳痛。舌质淡苔薄白,脉弦缓。

辅助检查:肝功能示: LT 105U/L,AST98U/L,Y-GT142U/L,TC5.3mmol/L,TG4.51mmol/L。HBsAg(+)。

中医诊断:胁痛

证候诊断:肝郁脾虚

西医诊断:脂肪肝

    法:疏肝健脾,理气化痰

    方: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

   当归 12g,炒白术15g,柴胡15g,白芍10g,茯苓15g,半夏10g,郁金10g,陈皮6g,薄荷6g,甘草6g ×14剂。

二诊:服上方后右胁作胀较前缓解,复查肝功能示 ALT 59 U/L,AST 正常,Y-GT 68U/L。舌质淡苔薄白,脉弦缓。续以上法,每日1剂。后随症变化略作加减,治疗2月后,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。

治疗效果:痊愈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 孙老师认为脂肪肝患者较多见于形体肥胖者,胖着体质多痰多虚,虚在脾脏,脾失运化,水液代谢失常致水停气滞,水聚为痰,痰气互结、肝络不和为病机所在。疾病初期,痰气郁结在肝经,临床以肝功能急性指标升高为主;直至疾病迁延日久,气血推行不利,郁久化热或久病入络,临床则见肝功能慢性指标突出。治疗上以疏肝解郁、健脾理气贯穿始终,兼化痰、清热,急则投清肝解毒之品,缓当减少苦寒之药,增加补肾之力,以求扶正祛邪;同时兼顾伴随症状:若兼有邪犯厥阴者,要注意清解疫毒、疏肝和络;兼有少阳胁痛者,要清热利湿疏肝利胆;伴有肝风内动者,要平肝息风;伴有心悸胸闷者,要养心复脉;伴有消渴善饥者,要益气养阴;伴有月经不调者,要调理冲任等。

回顾本案患者有右胁胀痛为肝郁血虚,口干为郁而化火,时有胃脘胀痛,自觉乏力神疲,食欲欠佳可见脾气亏虚之征。方以柴胡疏肝解郁,使肝气条达;白芍酸苦微寒,养血柔肝缓急;当归养血和血,使血和则肝和;木郁则土衰,肝病易传脾,以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气,薄荷少许疏肝解郁,透达肝经郁热;郁金疏肝理气止痛,半夏燥湿化痰,理气除胀,配陈皮理气化痰,全方共奏疏肝健脾,理气化痰,使脾气键运,肝气条达,气化水行。

脂肪肝的防治重在 “去除病因、合理膳食、适当运动、降脂利肝”四个环节,平时要注意饮食作息调节:避免食用含脂肪或胆固醇较高的食物,如动物内脏、蛋黄、肥肉、无磷海鱼等;禁饮含有乙醇(酒精)的饮料;多吃豆制品、蔬菜、水果等。肝功能异常避免剧烈运动。适当运动,如做工间操、打太极、散步等。如肝功能损害,或有严重并发症者,则要限制活动。
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