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疸牙龈出血
发布日期: 2019-02-01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

患者姓名:范某某      性别:      出生日期: 38岁

就诊日期: 2019年7月2日 初诊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牙龈出血 1周。

现病史:患者近 1周来牙龈出血,量少,刷牙时明显,伴口干,口腔烧灼感,无口苦,无发热,纳可,自行予“黄连上清片”口服效欠佳,故求诊。辰下:牙龈出血,红肿,口干,无口苦,纳一般,寐安,尿黄,大便2日1行,干结难解。

既往史:素体健康,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清 ,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、皮疹及出血点,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牙龈红肿,未见活动性出血,心肺无殊,肝脾未触及,腹软无压痛、反跳痛。舌淡红苔薄黄,舌尖有点刺,脉弦数。

辅助检查:肝功能:正常 ;凝血功能正常,血常规示:PLT 218×10 9 /L,腹部彩超示:肝实质回声增强。

中医诊断:齿衄

证候诊断:阴虚肝旺

西医诊断:牙龈炎。

    法:滋阴柔肝,清热凉血。

    方:一贯煎加减:

生地黄 15g,北沙参15g,枸杞子6g,麦冬15g,当归6g,川楝子16g,麦芽6g,白茅根15g,太子参15g,×7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温服。

复诊( 2019年7月9)诉服上药后牙龈未再出血,仍尿黄,量正常,大便日行,偏干。查体:牙龈红肿较前消退。舌淡红苔薄黄,脉弦滑。治疗有效,守方继进,上方加用薏苡仁15g,予14剂巩固治疗,煎服法同前。随访未再发作。

心得体会:

本例患者主要以 “牙龈出血”为主要见证, “阳明经脉入于齿龈,齿为骨之余”,“齿者,肾之标,骨之本也”。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。但本例结合舌脉,辨证为阴虚火旺症。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,齿为骨之余,牙齿与骨同出一源,由肾中的精气所充养。本例患者为青壮年,本应体壮,但因平素熬夜、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,致使虚火内生,引动肝旺,故见牙齿红肿、出血;虚火犯胃,灼伤津液,无以上荣,见口干,无以下承,见尿黄、少。治疗上予滋阴柔肝,清热凉,方选一贯煎加减,方中 生地黄补益肝肾,滋阴养血,滋水涵木,枸杞、当归滋阴养血柔肝;麦冬、北沙参滋养肺阴,养阴生津。又佐少量川楝子,疏肝止痛;太子参益气养阴,白茅根凉血止血,兼能利尿;麦芽可温中下气除烦,全方攻补兼施,既能滋阴降肝火,又清热凉血止血。二诊牙龈出血已好转,但仍尿黄、尿少,予加用薏苡仁加强健脾利湿之效,随访症平,事半功倍。

众多医家认为龈炎多属胃火炽盛证,治疗应宜清热泻火、凉血止血为主,方选清胃散。但孙师认为,中医治疗,无外乎辨证施治,只要辨证正确,将滋阴柔肝主方一贯煎用于治疗牙龈炎 ,仍可取得良好疗效。


附件下载

©版权所有龙岩市第二医院闽ICP备16035881号-1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