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吴某 性别: 女 出生日期: 48岁
就诊日期: 2018年11月20日 初诊 发病节气:
主诉:右上腹疼痛伴发热 1周。
现病史:患者因 “右上腹疼痛伴发热1周”入住于我院消化内科。住院期间黄疸逐渐加深,烦躁神昏1日,腹胀满,大便4日未通,小便黄赤。查体:右上腹肌紧张,胆囊压痛明显,约有拳头大小,边界不清。血压70/40mmHg,脉搏100次/分,舌红苔焦黄而褐。辅助检查:血常规 21.1G/L,N 97%,L 3%,STB 50umol/L;凡登白试验:直接双相反应。病情危重,遂请孙家敏主任医师会诊。
既往史: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,定期复查,未服药。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体格检查:右上腹肌紧张,胆囊压痛明显,约有拳头大小,边界不清。血压 70/40mmHg,脉搏100次/分,舌红苔焦黄而褐。
辅助检查:血常规 21.1G/L,N 97%,L 3%,STB 50umol/L;凡登白试验:直接双相反应。
中医诊断:黄疸、热厥
证候诊断:热毒壅盛,上扰清窍。
西医诊断:急性胆道感染,中毒性休克
治 法:清热攻下,凉血解毒,芳香开窍。
处 方:大承气汤合茵陈汤合黄连解毒汤三方化裁。
生大黄 30g(后下),连翘30g,郁金30g,生地黄30g,玄明粉24g(冲服),黄芩15g,栀子15g,枳实15g,牡丹皮12g,厚朴12g,金银花60g,茵陈60g,金钱草60g,木香18g,赤芍9g。3剂,水煎,早晚温服。
灌肠取生大黄 60(后下)玄明粉(冲),枳实、厚朴、莱菔子各30g,水煎200ml,灌肠,每日两次。
患者服 1剂药后,解下黑便,神志转清,脉伏已起,舌质仍红、苔焦黄。仍予原方再服2剂,灌肠方每日1剂。血压上升且平稳,腹痛减轻,血象正常,四肢转温,热厥已除,病情好转而出院。
治疗效果:好转。
心得体会:
《伤寒论》言: “凡厥者,阴阳气不相顺接,便为厥,手足逆冷者也。”此例患者因热毒壅盛,上扰清窍,腑气闭塞而致厥,且舌红、苔焦黄而厚,为实多虚少之象。孙师在治疗此类疾病时,谨遵《伤寒论》中“厥深者热亦深,厥微者热亦微,厥应下之”之言,予大承气汤加木香峻下热结,釜底抽薪通利阳明;茵陈汤基础上加用连翘、金银花、黄芩、金钱草、郁金等清热解毒,除湿利胆,和解少阳。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,三焦俱清,加用赤芍、牡丹皮凉血散血驱邪外出。
孙师认为: “对湿热疫毒之邪,重剂大方,直驱其邪”,故大黄用量要大,配合玄明粉以荡涤泻实,通腑利胆;配伍清热解毒药,具有泻腑排浊、清热通便之功,使邪热从下走,有利于疾病的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