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黄某 性别: 女 出生日期:
就诊日期: 2020. 4.7 初诊、复诊 发病节气:
主诉:少尿 1 个月余。
现病史:患者 1个月前同房后尿量突然减至每日500 ~ 6 00 ml ,时伴小腹胀
满,怕风怕冷,倦怠乏力,眼睑浮肿,无尿急尿痛,无肢体浮肿,纳食可,夜寐易醒,大便调,舌淡,边齿痕,苔白,脉滑。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;否认 “高血压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体格检查:神志清,面色少华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 - ),腹平软,移动浊音阴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舌淡,边齿痕,苔白,脉滑。
辅助检查:( 2020. 4.1本院);肝功正常,腹部彩超:肝实质回声密集,余未见异常。残余尿彩超测定:膀胱尿量500ml。
中医诊断:癃闭病
证候诊断:太阳蓄水证
西医诊断: 1. 少尿待查 2.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
治 法:化气利水
处 方:五苓散加减
桂枝 12 g ,生白术 20 g ,大腹皮 20 g ,猪苓 10 g ,茯苓 20 g ,泽泻 20 g 。 7 剂,日 1 剂,水煎内服,分早晚 2 次温服。
二诊 : 患者服药后小腹胀满明显缓解,每日尿量增至 8 00 ~ 10 00 ml ,倦怠乏力较前好转,自感病情已愈,故药服完后未按时复诊。停药后诸症复现,伴活动后心悸,自觉呼吸困难,晨起口苦,纳差,寐尚可,大便调,舌淡,苔白,脉细滑。续前方,加槟榔 10 g ,茯苓皮 20 g 。 7 剂,日 1 剂,水煎内服,分早晚 2 次温服。
三诊 : 患者诉服药后尿量增至 1200 ~ 1400 ml ,已无小腹胀满,怕风怕冷减轻,仍偶有眼睑浮肿。舌淡,苔薄白,少许剥脱,脉细滑。续上方加山药 15 g , 7 剂,日 1 剂。此后在前方基础出入,调治 1 个月左右病告痊愈,随访 2月余未见复发。
心得体会:
癃闭是以排尿困难,点滴难出,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要证候的病证。《素问 ·五常政大论》记载 : “其病癃闭,邪伤肾也。”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又云 : “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”本案患者系同房后感受外邪,导致膀胱气化不利,而后出现以小便不利为主的一系列证候,结合怕冷、眼睑浮肿、腹胀满等证候,予五苓散为主方进行治疗而获效。五苓散为治小便不利的重要方剂之一,是张仲景通阳利水法的体现,正所谓“通阳不在温,而在利小便”。仲景所著《伤寒论》中记载关于五苓散的条文多达十余条,在条文“太阳病……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,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”中,仲景将五苓散证的病机概括为太阳病正气已伤,邪反内传于里,邪气循经入腑,干扰膀胱气化功能,导致膀胱气化不利,水蓄于膀胱,故而治疗当以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为首要。此方中桂枝可温阳化气,以利水通小便,恰好体现仲景通阳利水这一治法,而猪苓、泽泻淡渗利湿,白术、茯苓健脾化湿,诸药相伍,共奏温阳化气、甘淡渗利之功,使膀胱气化复常,邪气随尿液排出,病告痊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