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痛
日期:2021-06-14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范某某 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 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48岁

就诊日期:2020年3月31日 初诊 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周身疼痛酸楚2月余。

现病史:患者2月前在田间劳作时突遭雨淋,第二天出现肩臂及腰部疼痛,伴发热恶寒,就诊当地诊所,予药物口服及肌注(具体欠详)热退,肩膀及腰部疼痛魏欢解,后在当地某医院经多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,再经任何治疗,自行予草药口服(具体欠详),后日渐加重至四肢疼痛,屈伸不利。故转诊我院门诊。辰下:周身疼痛酸楚,呈持续性,伴恶风、汗出,身倦乏力,时有腹泻,便质稀溏,纳眠可。

体格检查:神清,形体消瘦,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,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心肺查体未见异常,腹软,肝脾未触及,无压痛、反跳痛。未见肝掌及蜘蛛痣。上肢上举疼痛,腰背屈伸不利,转动疼痛,舌尖红,苔白,脉沉细。

辅助检查:肝功能: ALT 218U/L,AST 136U/L,余大致正常;腹部彩超示:肝实质回声密集。外院查血沉、抗O,RF:均阴性。

中医诊断:痹症。

证候诊断:营卫失和,脾虚湿滞。

西医诊断:身痛待查。

   法:调和营卫,补血通络。

   方: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。

黄芪20g,桂枝15g,白芍15g,党参12g,当归12g,黄连6g,砂仁6g(后入),茯苓20g,秦艽15g,麦芽12g,

×7剂,自下姜3片,水煎服,日一剂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

二诊(2020年4月7日):药后身痛减轻,恶风汗出亦减,气力渐增,四肢仍酸疼困重,腹泻好转,舌红苔白脉沉细。上方黄芪改为30g,加桑枝15g、川芎9g、升麻3g,续服14剂,煎服法同前。

1月后患者因感冒来诊,告知身痛已除,未再腹泻,病已痊愈矣。

心得体会:

此案当属中医学“痹证”范畴。《素问·痹论篇》云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。”患者年近半百,素体气血不足,脉络空虚,劳作时又忽逢雨淋,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,阻其脉络,致使气血郁阻,不通则痛,故发为身体疼痛酸楚;外邪侵袭,致其营卫不和、卫表不固,故恶风、汗出;寒湿之邪入里,留滞中焦,致使脾胃运化失司,气血生化不足,机体失养,故身倦乏力;脾虚失运,清浊相混,合走肠间,发为泄泻;结合舌脉,脉症相符,辨证为营卫失和,血脉痹阻,脾虚湿滞之证。

孙师治以调和营卫,补血通络,温阳行痹,健脾燥湿,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。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》:“血痹,阴阳俱微,寸口关上微,尺中小紧。外证身体不仁,如风痹状,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。”本方具有调畅营卫、振奋阳气、温通血脉的作用,主治血痹之证。原方由黄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五味药组成,孙师以此方化裁,因患者本有脾虚湿滞,而大枣易助中满故去而不用。方以黄芪甘温益气,补在表之卫气;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,与黄芪相伍,益气温经,振奋卫阳;白芍养血和营而通血痹,与桂枝合用,调营卫而和表里;生姜外协桂枝有宣通阳气之用,内则和畅中焦,以利气血生化之源;党参甘温益气健脾,顾护调补中焦;配以当归,有补血汤之意,可补血养血,且当归善止血虚之疼痛;黄连与砂仁乃吾师常用对药,黄连可清热燥湿,亦可泻肝经邪热,砂仁化湿开胃,温脾止泻,二药寒温并用,共奏健脾燥湿止泻之效;茯苓健脾燥湿以止泻;秦艽祛风达络而不伤阴血;谷麦芽助黄芪、党参、茯苓健脾益胃,以资化源;诸药合用,营卫调畅,气血得补,抗邪有力,血脉周流,则疼痛可除。

二诊时患者诸症减轻,四肢仍感酸疼困重,舌脉同前,故于原方基础上黄芪改30g加强补气行血,实卫固表之力,加桑枝以枝达肢,祛风湿而达四肢经络;再加川芎,去瘀新血,通络止痛;患者腹泻稍缓,故再配以少量升麻升提中气而止泻。前后调治近月,诸症悉除。


上一篇:流涎
下一篇:发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