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疼
日期:2021-06-15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林某某 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 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40岁

就诊日期:2020年4月7日 初诊 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反复头痛2年余,加重4天。

现病史:患者2年余因外感后出现头痛,时发时止,遇思绪紧张或暴怒后症状加重,心情平复后或自行服“扑感敏”后可缓解。4天前因工作压力大,家庭琐事多,心情烦躁,头痛再次发作,自服止痛药后未能缓解,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,遂于今日求诊。刻下:头部胀痛,时发时止,伴胸闷,心烦急躁,眠差,纳可,二便尚调。

体格检查:BP 120/80mmHg,神清,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,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心肺查体未见异常,腹软,肝脾未触及,无压痛、反跳痛。舌淡红苔薄白,脉弦稍数。

辅助检查:外院头颅CT:未见明显异常。

中医诊断:头痛病。

证候诊断:肝郁火亢。

西医诊断:神经性头痛。

   法:疏肝解郁,潜阳安神。

   方:丹栀逍遥散加减

柴胡15g,白芍10g,当归6g,丹皮12g,栀子12g,茯神15g,白术12g,薄荷9g(后入),牡蛎30g(先煎),天麻12g,钩藤12g(后入),石菖蒲10g,川芎15g,黄芪20g ×7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

并嘱其调和情志,注意休息。

二诊(2020.4.14):药后症缓,头痛减轻,仍感心烦、寐差,舌脉同前,予上方加鸡血藤20g、佛手12g、炒枣仁15g,续服7剂,煎服法同前。

三诊(2020.4.21):头痛基本未再作,稍感口干,余症改善,舌脉同前。予上方去天麻、钩藤、石菖蒲,加石斛12g,麦芽各12g,续服14剂,煎服法同前。药后诸症悉平,嘱患者定期随诊,随证调治,头痛未再复发。

心得体会:

《症因脉治·头痛论》云:“七情恼怒,肝胆火郁,皆能上冲头角,而成内伤头痛之症也。”本案患者平素忧郁多思,肝气不舒,郁而化火,肝阳上亢,循经上扰,气血失和,壅滞脑络,加之肝郁犯脾,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乏源,脑髓失养,脉络失荣,故发为头痛;肝失条达,气失疏泄,气机郁结,故见胸闷、心烦急躁;肝郁化火,火扰心神,神不守舍,故夜寐不安;结合舌脉,亦符合肝郁火亢之象。

遵《内经》“木郁达之”之旨,孙师治以疏肝解郁,潜阳安神,兼健脾和胃,方投丹栀逍遥散方加减。方中当归辛温,善养血活血;白芍养血柔肝,缓急止痛,可养阴血、收肝气;柴胡辛散苦泄,使肝气条达,其微寒之性可散郁结之热;三药合用,肝体补而肝用展;易原方茯苓为茯神,配合白术补气健脾,既可实土以御木乘,亦可使营血生化有源,脑髓得养,且茯神亦有安神之功;火郁当发,故予气味辛凉之薄荷配柴胡发之;再予丹皮、栀子清肝泻火;因本案兼有肝阳上亢之机,故原方去性温之生姜,并加入诸平肝潜阳之品。牡蛎味咸微寒质重,善平肝潜阳,重镇安神;天麻、钩藤平肝熄风,与牡蛎相伍,则平肝潜阳、镇静安神之效益增;石菖蒲味辛苦温,可芳香开窍,醒神益智,且引药入脑络;气滞不运,血行不畅易致瘀,故加血中之气药川芎以活血祛瘀;黄芪补益脾气,与当归合用,亦成当归补血汤之意,奏补气生血、行气化瘀之功以止痛。

二诊时患者头痛好转,示药已中的,故仍宗上法,于上方加鸡血藤,增补血活血,通络止痛之力;其仍感心烦、寐差,遂加佛手疏肝理气,配伍诸药加强疏肝解郁之效;炒枣仁补肝宁心,解郁安神以改善睡眠。三诊时诸症明显缓解,故予上方稍事调整,去天麻、钩藤、菖蒲;自觉口干,故加鲜铁皮石斛,其性甘寒,为养阴生津止渴之上品;再予麦芽健脾和胃,以复脾运,守方续服巩固疗效后诸症皆除,疾病得愈。


上一篇:水痘
下一篇:发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