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陈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
就诊日期: 2018.11.27 初诊、复诊 发病节气:
主诉:反复咽部异物感 3周。
现病史:患者 2012年外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,有不定期体检未见异常,3周前因咽部异物感、晨起恶心感、胃部不适就诊当地医院,查胃镜示:慢性咽炎,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。予抑酸、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,现仍有咽部异物感、晨起恶心感、胃部不适,否认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胸闷、憋气等不适,纳可寐安,小便可,大便溏。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治疗。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否认 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体格检查:神志清,面略暗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 -),腹平软,移动浊音阴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舌淡红苔微黄腻,脉沉细。
辅助检查:( 2018.11) 肝功正常, HBV-DNA<5.0×10 2 ,彩超: 肝实质回声密集,余未见异常。胃镜:慢性咽炎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。
中医诊断:梅核气
证候诊断:脾胃失和,胃气上逆
西医诊断: 1.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.慢性咽炎3.慢性胃炎
治 法:调和脾胃,化痰降逆
处 方:半夏泻心汤加减
半夏 15 黄连6 黄芩12 干姜6 甘草3 党参15 厚朴15 煅赭石15 ×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同时继续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。
二诊:诸症较前好转,劳累运动后咽部不适,反酸,大便不成形,舌红苔白浊脉弦滑,继续予上方干姜加大至 15 ×7剂。
三诊:诸症基本缓解,守方继服 5剂。
心得体会:
本案患者咽部异物感、晨起恶心感、胃部不适,舌淡红苔微黄腻,脉沉细。可从寒热夹杂论治。《素问 ·灵兰秘典论》云 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脾胃失调则运化失常,升降失司,胃气上逆,故发恶心不适,治疗以健脾和胃、调畅气机为主。在此用半夏泻心汤其中黄连、黄芩清热,干姜、党参、炙甘草温阳补气,此方寒热同治、调和脾胃,脾胃和则升降司,升降司则气机畅,如此则恶心止 。方中半夏化痰理气之功效,此为治本,而加用煅赭石可止酸降逆此为治标,标本同治则效如桴鼓。二诊时患者主症明显缓解,劳累运动后咽部不适,反酸,大便不成形,舌红苔白浊脉弦滑,可见其阳气仍不足需增大温阳之力故加大干姜药量。三诊时患者基本痊愈故原方继服以求巩固。
年 月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