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状疱疹
日期:2021-08-16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赖某某 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      出生日期:76岁

就诊日期:2020年3月3日 初诊 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右胁部带状疱疹疼痛半月余。

现病史:患者半月多前感冒后右侧胸胁部突起片状的红色斑丘疹,继之发为黄豆大小的水泡,簇集成群,排列不规则带状分布,皮损部位灼热疼痛,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,经西药抗病毒治疗后皮疹吸收,但右侧肋部仍持续性疼痛,跳痛、烧灼样疼痛,时作时止。遂转诊我院门诊求治中医,辰下:右胸胁部疱疹,皮疹部位呈跳痛、烧灼样疼痛,时作时止,夜间疼痛加剧,急躁,口苦,寐欠安,大便硬,小便不畅。

既往史:素体健康,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清,精神稍倦,右侧肩颈部胁下皮肤课件大块色素沉着、脱落;黏膜无黄染,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咽无红,双肺呼吸音稍粗,未闻及干湿性啰音;心律齐,无杂音,腹软,肝脾未触及,无压痛、反跳痛。舌淡苔黄厚腻,脉弦滑。

辅助检查:暂缺。

中医诊断:蛇串疮

证候诊断:肝胆湿热、经气不利。

西医诊断:带状疱疹

   法:清利肝胆湿热止痛。

   方:龙胆泻肝汤加味

龙胆草3g,炒栀子12g,黄芩12g,北柴胡15g,生地黄15g,车前草15g,泽泻15g,木通3g,甘草3g,赤芍15g,川芎12g,炒蒲黄15g,五灵脂15g

×7剂,日1剂,水煎服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

二诊(2020年3月10日):药后证缓,右胸胁部疼痛较前缓解,疱疹面积减小,时有口干口苦,身困,大便稍便软,2日1行,舌尖红苔微黄腻,脉弦滑。予上方加玄参、麦冬、牡丹皮。继服7剂,水煎服,早晚饭后40钟温服。

三诊(2020年3月17日):药后证缓,睡眠改善,皮损缓解,胸胁部疼痛缓解,口干,舌淡苔白,舌尖红,脉沉细,上方去龙胆草、炒栀子,加党参15g,继服7剂,水煎服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药后患者胸胁部疼痛几近全无,皮损消退,余诸症皆瘥。

心得体会:

本案患者右胁部带状疱疹疼痛,辨证当属中医学的“蛇串疮”。患者因外感湿热邪毒,散布胸胁,肝经火毒蕴积,则见疱疹发于胸胁部、灼热疼痛;其龄年老,脏腑虚损,气血亏虚,血虚肝旺,气血凝滞,经络阻塞不通,以致刺痛剧烈;肝郁化火,故见急躁、口苦;邪热扰心,心神失养,故夜寐欠安。观其脉症,此乃肝胆湿热、经气不利之证。四诊合参,孙师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止痛,投以龙胆泻肝汤加味。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,既能清利肝胆实火,又能清利肝经湿热;黄芩、栀子苦寒泻火,燥湿清热;泽泻、木通、车前草渗湿泄热,导热下行;实火所伤,损伤阴血,赤芍、生地养血滋阴,邪去而不伤阴血;柴胡微苦微寒,气质轻清,能疏能散,以和解少阳之郁滞,复其条达之性;黄芩苦寒,清少阳邪热,柴芩合用,一散一清,邪热郁滞得解,枢机自能运转;失笑散活血祛瘀,散结止痛;甘草味甘,缓急止痛,清热解毒;芍、草同用,则酸甘化阴,有缓急止痛之功。二诊时患者药后证缓,右胸胁部疼痛较前缓解,疱疹面积减小,时有口干口苦,身困,舌尖红苔白,脉弦。上方加玄参、麦冬、牡丹皮清热凉血,增液生津。三诊时,患者药后证缓,睡眠改善,皮损缓解,胸胁部疼痛缓解,舌淡苔白,舌尖红,脉沉细,考虑患儿年迈,病程日久,正气已虚,处于正虚热弱之象,但舌尖红,仍有热,故去龙胆草、炒栀子等苦寒攻伐之品,加党参辅助正气抗邪外出。服上方7剂后,患者胸胁部疼痛几近全无,皮损消退,余诸症皆瘥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胆囊结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