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证
日期:2020-01-13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;林某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

就诊日期:2019.7.9          初诊、复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 

 

主诉:动则汗出1月。

现病史:患者2010年外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,有不定期体检未见异常。近1 月来活动则自汗出,神疲,面色萎黄,大关节痛,纳可,二便调,睡眠尚好,舌淡胖苔薄白,脉弦缓。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治疗。
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面略暗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-),腹平软,移动浊音阴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舌淡胖苔薄白,脉弦缓。

辅助检查:(2019.7肝功正常,HBV-DNA5.0×102,彩超:肝实质回声密集,余未见异常。

中医诊断:汗证

证候诊断:卫阳不固

西医诊断:1.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.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

    法:益气固表止汗

    方:黄芪建中汤加味

    黄芪20,桂枝15,白芍15,甘草3,龙牡各25(先煎),山茱萸20,木瓜15 ,川牛膝15,生姜3片,大枣5 ×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同时继续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。

二诊(2019.7.23):自汗症状改善,关节痛消失,睡眠浅,舌淡胖苔薄白,脉弦缓。守上方去木瓜、牛膝,加麻黄根15 ×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三诊(2019.8.6):阵发性潮热,仍汗出,睡眠差,大便正常,舌淡胖苔薄白,脉弦缓。方易知柏地黄汤+麦冬15,白芍15,五味子10 ×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四诊(2019.8.20):服上药初有改善,后又汗多,睡眠短少,潮热,舌淡胖苔薄白,脉弦缓。方易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,甘草6 浮小麦15,黄芪15,炒白术15,党参15,当归6,茯苓25,远志15,枣仁15,木香15,山茱萸15,龙牡各25(先煎),生姜3片,大枣10 ×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,腠理不固,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。其中,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,而白昼时时汗出,动辄益甚者,称为自汗;寐中汗出,醒来自止者,称为盗汗,亦称为寝汗。早在《内经》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。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,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,所谓血汗同源。故血液耗伤的人,不可再发其汗。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。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说:“天暑衣厚则腠理开,故汗出,……天寒则腠理闭,气湿不行,水下留于膀胱,则为尿与气。”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,谈到了多汗、寝汗、灌汗、绝汗等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,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自汗论治》对自汗、盗汗作了鉴别:“无论昏醒,浸浸自出者,名曰自汗;或睡著汗出,即名盗汗,或云寝汗。若其饮食劳役,负重涉远,登顿疾走,因动汗出,非自汗也。”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,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,谓“历节、肠痈、脚气、产褥等病,皆有自汗,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,无使混滥”。《景岳全书,汗证》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,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,盗汗属阴虚。但“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,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,盗汗必属阴虚也”。《临证指南医案·汗》谓:“阳虚自汗,治宜补气以卫外;阴虚盗汗,治当补阴以营内。”  

    本案患者动则汗出,神疲,面色萎黄为气虚卫表不固之征,舌淡胖苔薄白,脉弦缓为脾气亏虚表现,脾胃为后天之本,后天之本不足,键运失常,气血不能荣养四肢,故见关节痛;予黄芪建中汤键运中焦脾土,使气血得以化生,卫外之气充足而能固表,加入龙骨、牡蛎收敛止汗,木瓜、牛膝通经活络止关节痛;综观全法,总予健脾益气使腠理致密以固表止汗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咳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