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痛
日期:2020-06-04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
患者姓名:孙某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

就诊日期:2020.4.14          初诊、复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 

 

主诉:上腹部疼痛间作半年余。

现病史:患者半年来上腹部隐痛不适、呈阵发性发作、夜间尤甚,伴口干口苦,曾查电子胃镜示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”,曾间断服用埃索美拉唑、铝碳酸镁、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,症状时轻时重,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,来时面带忧郁,仔细追问病史,每因受凉诱发,疼痛时面色发白,稍有汗出,饮热水可稍缓解,得温则减,上腹部喜温喜按,受寒时反酸,无嗳气嘈杂,无灼热感,二便可,夜寐欠佳,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既往史:慢性乙型肝炎病史,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;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志清,体形高瘦,面色如常,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,心肺(-),腹平软,移动浊音阴性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区无叩痛。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辅助检查:(2020.4)肝功正常,腹部彩超:肝实质回声密集,余未见异常;(2019.12)电子胃镜示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”。

中医诊断:胃脘痛

证候诊断:脾胃虚寒

西医诊断:1.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.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

    法:甘温补脾、缓急止痛

    方:小建中汤加减

桂枝10 g,炒白芍30 g,炙甘草6 g,红枣10 g,干姜10 g,党参10 g,茯苓15 g,制附片9 g,香附10 g,高良姜6 g7 剂,每日1 剂,水煎,早晚饭后2 h 服用。

二诊: 上腹部疼痛明显缓解,自觉服药后腹部觉温,舒适感,泛酸不著,舌脉同前。药证合拍,守方加五灵脂10 g,续服月余后,改服附子理中丸善后,并嘱患者饮食禁忌,适寒温。

心得体会:

本案患者以上腹部疼痛半年余为主诉,夜间为甚,表现受凉为诱因、饮热水稍缓解为主要特点,其疼痛存在节律性、周期性,看似溃疡之征,实为糜烂所致,其诱因(受凉)、发作规律(夜间明显)、发作时表现(面色苍白汗出)及缓解特点(得温则减)、反酸(受寒时发)、其腹部喜温喜按,结合舌脉,均胃虚寒为主要病机,故拟甘温补脾、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,方选小建中汤加减。《伤寒论·少阳病辨证论治》“伤寒,阳脉涩,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与小建中汤⋯⋯”,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“虚劳里急,悸,衄,腹中痛⋯⋯咽干口燥,小建中汤主之”,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证》“妇人腹中痛,小建中汤主之”,均提出腹中痛为小建中汤之要点。临床使用本方抓住“虚、里急、腹中痛”,结合患者形高体瘦、平素怕冷、舌淡白、脉细弱等虚寒体质,可知其上腹部隐痛、经久不愈,为“里急”表现,“有是证,用是方”,故选小建中汤颇相合。药用桂枝、炙甘草、干姜温补阳气、散寒邪,倍白芍,其意在缓急止痛,合甘草取芍药甘草汤之意,加强缓急止痛之功;党参、茯苓、附子、干姜(附子理中丸)、香附、高良姜(良附丸)温中驱寒邪。后转用附子理中丸(丸剂)以治其本,健脾缓图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腹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