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汗
日期:2019-06-10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陈某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  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51岁

就诊日期:2019年4月11日   初诊 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盗汗半年余。

现病史: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盗汗,夜间大汗,常需更换衣服,有异味,曾于外院口服中药(具体欠详)症状稍缓解,但仍汗多,白天汗出不多;近日伴见夜间鼻塞,咽不适,喉中有痰,可咯出黄白相间痰,咳嗽少,无伴发热,无流涕,夜间汗出加剧,伴寐欠安,汗出而醒,醒后入睡难,故转诊我院。刻下:夜间盗汗,寐欠安,鼻塞,喉中有痰,纳可,二便调。

既往史:素体健康,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清语利,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染,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咽部充血,双侧扁桃体无肿大;心肺查体未见异常;腹部柔软,按之不坚,肝脾肋下未触及,腹软无压痛、反跳痛,双下肢水肿。舌淡胖苔黄腻,脉弦滑。

辅助检查:肝功能、AFP:未见异常;腹部彩超:未见异常。

中医诊断:汗症

证候诊断:三焦湿热

西医诊断:盗汗

   法:清热利湿。

   方:甘露消毒丹加减

黄芩15 g,茵陈15g,木通3g,连翘15g,薄荷12g(后入),白豆蔻3g,藿香15g,滑石粉15g(先煎),石菖蒲15 g,浙贝母12g,射干15g,×5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二诊:患者盗汗止,仍喉中有痰,痰色白,无明显咳嗽,口苦,纳一般,夜寐安,大便黏腻臭秽,小便偏黄。舌淡红苔厚浊,脉浮滑。上方有效,守方继进,5剂,煎服法同前。

治疗效果:诸证缓解。

心得体会:

本病患者以“盗汗”为主诉,辨证当属“汗证”范畴,结合舌脉为中焦湿热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篇》:“阳加于阴谓之汗”。湿为津之盛,热为阳之甚,若阳加于阴,则热加于湿,湿热迫津外泄,而汗自出。本例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,导致脾胃受损,而脾主运化水湿,则津液代谢失司,中焦被遏,水湿停聚,日久酿为湿热,邪热内郁,迫津外泄。失治误治,湿热未祛,郁遏中焦,营阴外泄,见夜间盗汗明显。不慎外感,外邪入侵,营不内收,营卫失和,见汗出加剧。汗为心之液,汗出多而心神失养,致夜寐欠安。盗汗虽以阴虚多见,而甘露消毒丹本是治疗湿热时疫的主方,主要用于感受时疫,变生湿热,阻于少阳三焦之证,一般为热重于湿。但本例患者之汗仍以中焦湿热标实为主,故予本方清热祛湿以治病求本。方中黄芩清热解毒,善清肺胃肝胆之热,连翘、薄荷凉散,清上焦心肺之热,可消除病因疏解郁热;滑石清热渗湿,长于清三焦湿热,得茵陈、木通相助,可祛已停之湿,亦可增强清热之力,引热下行;白豆蔻、藿香、石菖蒲芳香化湿,醒脾利气,恢复脾运。诸药合用,能呈清热解毒,芳香渗湿功效。中医以“治病求本”为原则,只要辨证得当,可异病同治以求疗效。


上一篇:大便不调
下一篇:咽部不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