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便不调
日期:2020-02-03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涂某某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 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69岁

就诊日期:2019年8月13日     初诊 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大便不调月余。

现病史:患者近1月余来4-6次/日,进食即便,便前腹痛,大便粘滞,不畅,量多少不等,无臭秽,便后痛缓,伴纳差,予服药(具体欠详),证未缓,现转诊院要求中药治疗。辰下:大便稀溏,粘滞不畅,次数多,量少,无臭秽,腹胀偶有腹痛,纳欠佳,寐欠安,小便调。

既往史: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史。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清,精神稍倦,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,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心肺查体无殊,腹软,稍膨隆,移动性浊音(-),肝脾未触及,无压痛、反跳痛。舌淡红苔黄腻,脉沉细。

辅助检查:粪便常规+OB:正常。

中医诊断:泄泻病。

证候诊断:脾气亏虚,中气下陷。

西医诊断:胃肠功能紊乱。

   法:益气健脾,渗湿止泻。

   方:举元煎合参苓白术散加减

黄芪30g,党参20g,茯苓15g,北柴胡15g,炒白术15g,陈皮15g,升麻15g,白扁豆15g,薏苡仁30g,甘草3g×7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温服。

复诊(2019年8月20日):服药后大便次数虽增多,5-6次/日,大便粘滞不畅,但自觉好转,无腹痛、腹胀,纳寐一般,小便量正常。舌淡红苔黄稍腻,脉细弦。辨证有效,继续守法继进,继续予健脾和胃,渗湿止泻为大法,予上方加藿香15g×7剂,煎服法同前。

三诊(2019年8月27日):自觉尚好,大便次数减少,1-2次/日,仍粘滞,无腹胀,纳寐尚可,小便量正常。舌淡红苔白浊,脉沉细。治法同前,前方加减巩固治疗1月。随访诸不适已消,症平。

心得体会:

本例患者反复大便不调月余,大便4~6次/日,量不等,不畅,属于西医“胃肠功能紊乱”,中医“泄泻病”范畴。观其脉症,此乃脾气亏虚,中气下陷之证。饮食不洁或外感寒湿之邪入里壅滞脾胃,脾胃结滞,清气不升,故而下陷,清浊不别,并走大肠,则发为泄泻;脾胃气滞,不通则痛,故见腹痛;抗炎药多为苦寒之品,患者腹泻后服药数日,寒凉伤脾,脾气愈虚,中土不固,中气下陷则利不止,迁延月余不愈;脾胃虚弱,无以输布水谷精微,故进食即便;大便溏薄势缓,发为久泄,气陷不升故便意频数。治疗应遵循“虚者补之,陷者举之”的原则。四诊合参,孙师师治以补中益气、升阳举陷、固涩止泻,投以举元煎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。黄芪为补气要药,故方中投用黄芪大量补中益气,补气升阳,党参益气健脾,参芪合用,可大补虚损之中气;茯苓健脾渗湿止泻;白扁豆健脾化湿;升麻、柴胡少佐之以升阳举陷,引清气上行;薏苡仁健脾渗湿之邪,甘草调和诸药。二诊时,患者虽大便次数仍多,但腹痛缓解,辨证当为湿气未除,故健脾益气上予加用藿香加强醒脾化湿之效,续服药七剂,再随症加减调治,病告痊愈。


上一篇:唇炎
下一篇:咽部不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