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寐
日期:2020-01-31 来源:龙岩市第二医院 编辑:黄哲明

患者姓名:吴某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        出生日期:34岁

就诊日期:2019年1月8日    初诊 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病节气:

主诉:夜寐欠安1年半。

现病史:患者平素长期睡眠时间不规律,熬夜频繁,1年半前逐渐出现入睡困难,且易醒,多方求医,中西药迭进,效果欠佳,故转诊我院。辰下:入睡难,夜间醒后难再入睡,常伴头晕,疲乏无力,偶有心悸,食后常嗳气,二便调。

既往史:有“大三阳”病史,未服药。否认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”等及家族遗传病史。

过敏史: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。

体格检查:神清,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染,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咽稍红,双侧扁桃体无肿大;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。舌尖红苔薄白,脉弦。

辅助检查:肝功能:正常;腹部彩超示:肝实质回声密集。

中医诊断:不寐病。

证候诊断:气阴两伤,心神失养。

西医诊断:睡眠障碍。

   法:益气养阴,安神助眠。

   方:生脉散加味:

麦冬12g  五味子12g  太子参9g百合15g   

黄芪15g   当归12g 炒枣仁15g  合欢皮20g  

夜交藤20g紫苏梗12g  牡蛎20g(先煎) 陈皮9g

麦芽12g

×7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

二诊(2019年1月15日):药后睡眠质量较前改善,仍感身困,头晕,时有嗳气,舌质淡红苔薄白,脉弦。予上方改麦冬15g、五味子15g,去百合、当归、紫苏梗,加木香6g,7剂,煎服法同前。

三诊(2019年3月5日):患者服上方七剂后入睡基本正常,遂自行停药,近2日再次出现睡眠质量不佳,伴身困,头昏,舌质淡苔薄白,脉弦数。

处方:生脉散合小柴胡汤加减。

麦冬12g   五味子12g   太子参10g牡蛎20g(先煎)

柴胡12g    黄芩12g     法半夏9g炒枣仁15g    

合欢皮20g  夜交藤20g山楂20g

×14剂,煎服法同前。

药后患者睡眠改善,诸症缓解,坚持守方调治三月余后,诸症悉平,睡眠如常。

心得体会:

本案患者长期熬夜,睡眠时间不规律,邪热内生,耗气伤阴,气阴损伤,阴无以制阳,阳不入阴,故难以入眠;气阴亏虚,清气不振,亢阳上扰,故头晕;气虚不振,故常身困乏力;气阴亏虚,心失荣养,故心悸。结合舌脉,当辨证为气阴两伤,心神失养证。故孙师治以补气养阴,安神助眠,方用生脉散加味。

麦冬甘寒,清权衡治节之司;太子参甘平,补后天营卫之本;五味酸温,收先天天癸之原,共奏益气养阴、既济水火之效。百合与麦冬相伍,入心、肺经,增强养阴之力,更可清心安神;生黄芪、当归与太子参相伍,气血同补,以滋营卫之本;酸枣仁、合欢皮、夜交藤三药共奏解郁安神、宁心助眠之功;紫苏梗、陈皮二药为理气之品,宽胸利气,使诸药补而不滞,沟通上下气机;生牡蛎,养阴潜阳,重镇安神;麦芽,健胃消食,助胃行药力。诸药并用,肺、心、脾、肾同调,气阴得补,浊阳得降,心神得安,失眠可除。

    二诊时诉睡眠质量改善,仍感身困、头晕,时有嗳气,药已中的,然气阴未足,故去百合、当归、紫苏梗,増麦冬、五味子剂量以加大养阴之力;易紫苏梗为木香以健脾消食行气。三诊时患者效后停药,一月后症情复作,患者脉象多弦,考虑其久病致肝失调达,气郁不舒,遂守上法以生脉散合小柴胡汤化裁,以补气养阴、疏肝理气,坚持守法调治3月后而获取长效。


上一篇:百日咳
下一篇:咽部不适